同舟共命總成然,在人生的旅途上,我們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際遇。同舟共命總成然,這不僅是命運的安排,更是心靈的交匯。元和十年,我因職務調遷,至九江郡擔任司馬一職。翌年秋季,於湓浦口送別友人時,偶然聽聞舟中有人夜彈琵琶,其音色鏗鏘,頗有京都之韻。
好奇心驅使下,我上前詢問,得知演奏者原為長安的一位歌舞伎,曾師從穆、曹兩位名師學習琵琶。如今隨著年華老去,容顏不再,她已嫁作商人婦。我邀請她共飲,並請她即興演奏數曲。曲終後,她面露憂色,娓娓道來年少時的歡樂時光,以及現今漂泊江湖的辛酸。
我在外地任職已有兩年,本以為自己對現狀已能泰然處之,但聽完她的故事後,心中不禁湧起被貶謫的感慨。於是,我寫下這首《琵琶行》,共六百一十六字,以表達我對這位琵琶女的同情與共鳴。
篇章段落 | 描述內容 |
---|---|
第一段 | 敘述在湓浦口偶遇琵琶女的背景 |
第二段 | 詳述琵琶女的生平與現況 |
第三段 | 表達作者對琵琶女的同情與感慨 |
潯陽江畔夜送友,楓葉與荻花在秋風中瑟瑟作響。我下馬登船,與友人舉杯對飲,卻因無音樂相伴而感到幾分孤寂。正當我們酒意微醺,即將分別之際,忽聞水上傳來琵琶聲,那一刻,時間似乎凝滯。我循聲而去,輕聲詢問演奏者的身份,琵琶聲卻戛然而止,似有話卻未出口。
我將船移近,邀請她相見,重燃燈火,再次設宴。經過多次請求,她終於現身,卻仍以琵琶半遮面容。她調試琴弦,幾聲簡短的撥弄中,已透露出深深的情感。每一根琴弦都似乎在訴說著她一生的失意與無奈。
她低眉順眼,手指輕撫琴弦,細膩的音樂如同她的心聲,娓娓道來。她先演奏了《霓裳羽衣曲》,接著是《六幺》,大弦之聲如急雨般磅礡,小弦之聲則如私語般輕柔,二者交織,恍如珍珠落在玉盤上,清脆悅耳。
音樂間斷處,彷彿聽到黃鶯在花間滑翔,泉水在冰下低泣。那一刻,連寒冷的冰泉都似乎凍結,音樂戛然而止,留下的卻是更深的餘韻。正當我們沉浸在這無聲勝有聲的氛圍中,音樂再次爆發,如同銀瓶乍破,水漿迸射,又如鐵騎突進,刀槍相鳴。隨著曲調的收尾,四弦齊鳴,如同撕裂的絲帛。舟中眾人均靜默不語,唯有江心的秋月依舊明亮。
她放下琵琶,整理衣裳,神情莊重。自述本是京城的女子,家位於蝦蟆陵下。十三歲即精通琵琶,曾在教坊中名列前茅。她的才華曾使名師折服,她的妝容常令美人妒忌。五陵少年爭相贈送珍貴禮物,她一曲奏畢,所得紅綃不計其數。然而,時光荏苒,家中變故,弟從軍,母去世,她的容顏也隨之凋零。門前車馬稀少,最終只能嫁作商人婦。商人重利輕別離,前月他又赴浮樑購茶,留下她一人在江口的空船上,與明月江水為伴。深夜夢回少年時,淚濕妝容。
我聽完她的琵琶聲,已是喟嘆不已,再聽她的故事,更是心中共鳴。同樣是天涯淪落之人,相逢何必曾經相識。我自去年離開京城,因病謫居潯陽城,這裡地偏人稀,終年難聞絲竹之聲。住處鄰近湓江,地勢低濕,周圍黃蘆與苦竹叢生。日夜間,唯有杜鵑啼血與猿猴哀鳴相伴。春江花朝與秋月之夜,我常獨酌自飲。雖有山歌與村笛,卻嘈雜難聽。今夜聽聞她的琵琶聲,宛如仙樂,使我的耳朵為之一亮。我懇請她再演奏一曲,並為她創作這首《琵琶行》。她為我所感動,久立不動,然後坐回原處,琴弦轉急,樂音淒厲,滿座人皆掩面而泣。座中誰泣得最多?是我,江州司馬,衣襟已被淚水沾濕。
「同舟共命總成然」一語,源自於古代詩詞,意指在共同命運的船上,眾人同舟共濟,最終必能達成目標。這句充滿哲理的話語,不僅是對人生的寫照,更是對團結力量的讚頌。正如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中所描述的場景,雖是琵琶女的孤獨漂泊,卻也映照出人與人之間的命運相連。
在元和中,白居易因左遷而成為九江郡司馬。某個秋夜,他在湓浦口送客時,聽見船中有人彈奏琵琶。這琵琶聲帶有京都的韻味,令他心生感觸。他詢問彈奏者的身份,得知她原是長安倡女,年少時學得一手好琵琶,如今卻因年華老去,嫁作商人婦。這一番對話,不禁讓白居易感慨萬千,彷彿看到了命運的無常與人生的漂泊。
然而,「同舟共命總成然」並非僅限於個人的命運。在更大的層面上,它象徵著羣體的團結與共同努力。無論是古代的《歸去來兮》,還是現代的《他朝若是同淋雪》,詩人們都在描繪人類共同面對命運的場景。無論是田園生活的歸去,還是雪中共頭的浪漫,都是對共同命運的理解與感悟。
詩篇 | 主題 | 情感 |
---|---|---|
琵琶行 | 命運無常 | 感嘆 |
歸去來兮 | 田園歸隱 | 釋然 |
他朝同淋雪 | 愛情永恆 | 浪漫 |
這些詩篇雖各有主題,但都離不開「同舟共命」的核心思想。無論是白居易的感嘆,陶淵明的釋然,還是現代詩人的浪漫情懷,都在共同命運的船上,找到彼此的連結。
為何『同舟共命總成然』成為經典詩句?
「同舟共命總成然」這句詩詞源自唐代詩人杜甫的《麗人行》,描繪了人與人之間在困境中互相扶持、共同面對命運的深刻情誼。為何『同舟共命總成然』成為經典詩句?這句話不僅藴含了深厚的情感,更反映了中國文化中對團結與互助的重視,因此歷久彌新,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。
詩句的文化背景
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「同舟共濟」象徵著在困境中同心協力,共同面對挑戰。這種精神在歷史長河中多次體現,從古代戰爭到現代社會的各類危機,人們總是在艱難時刻展現出團結一致的決心。
文化背景 | 意義 |
---|---|
同舟共濟 | 象徵團結與互助 |
命運共同 | 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緊密聯繫 |
歷史經驗 | 反映在多次重大事件中 |
詩句的藝術價值
杜甫作為唐代詩人的代表,其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和細膩的情感著稱。《麗人行》中的「同舟共命總成然」不僅語句優美,更通過簡單的文字傳達出複雜的情感,展現了詩人在藝術上的高超造詣。
藝術價值 | 描述 |
---|---|
語言簡潔 | 用詞精煉,意藴深遠 |
情感豐富 | 表達出深情與團結的精神 |
思想深刻 | 反映人與人之間的命運共同體 |
詩句的現實意義
在當代社會,「同舟共命總成然」依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。無論是在全球疫情中,還是在自然災害面前,這句詩詞都激勵人們互幫互助,共同渡過難關。它提醒我們,面對命運的挑戰,唯有團結一致,才能戰勝困難。
如何理解『同舟共命總成然』的深層意義?這句古語藴含了中國文化中「同舟共濟」的精神,強調了人與人、羣體與羣體之間在困境中共同面對、互相支持的價值觀。本文將從歷史背景、文化內涵和現代應用三個方面探討這句話的深層意義。
1. 歷史背景
時期 | 事件背景 |
---|---|
戰國時期 | 各國紛爭,強調合作共存 |
唐代 | 文人墨客推崇互助精神 |
現代 | 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解讀 |
在戰國時期,各國之間的紛爭不斷,生存環境艱難,這時候「同舟共命」的精神被廣泛提倡。唐代文人則將其昇華為一種文化理念,強調互助與合作的重要性。到了現代,這句話在全球化背景下有了新的解讀,成為國際合作與共贏的象徵。
2. 文化內涵
文化層面 | 內涵解釋 |
---|---|
集體主義 | 強調羣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 |
互助精神 | 在困難中互相支持與幫助 |
責任感 | 每個人都需承擔共同命運的責任 |
這句古語體現了中國文化中的集體主義精神,強調羣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。同時,它也是一種互助精神的體現,在面對困難時,人們應該互相支持,共同面對。此外,這種精神還具有強烈的責任感,每個人都需為共同命運承擔責任。
3. 現代應用
領域 | 應用場景 |
---|---|
企業管理 | 團隊合作與共贏文化 |
國際關係 | 國家間的合作與共同發展 |
社會治理 | 社羣互助與公共利益維護 |
在現代社會,「同舟共命」的精神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。在企業管理中,它被用來提倡團隊合作與共贏文化;在國際關係中,它成為國家間合作與共同發展的象徵;在社會治理中,它則被用來強調社羣互助與公共利益維護的重要性。
『同舟共命總成然』出自何人何時的作品?這句話源自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的著作《警世通言》。馮夢龍生於1574年,卒於1646年,是明代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,其作品多以揭露社會現實、諷刺人性為主。《警世通言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,內容豐富,涵蓋了許多寓言故事和警世箴言,其中『同舟共命總成然』便是其中一句經典名言。
這句名言寓意深刻,強調了在困難面前,人們應該團結一致,共同面對挑戰,只有這樣才能達成目標。這種精神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,特別是在面對全球化挑戰時,人們更需要這種同舟共濟的精神。
以下是一些關於馮夢龍及其作品的相關信息:
項目 | 內容 |
---|---|
作者 | 馮夢龍 |
作品名稱 | 《警世通言》 |
年代 | 明代 |
著作內容 | 寓言故事、警世箴言 |
經典名言 | 『同舟共命總成然』 |
馮夢龍的《警世通言》不僅在文學上有極高的價值,更在社會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他的作品通過生動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,啟發了無數讀者,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。